文化遗产保护外籍代表:中国的智慧和经验对数字护遗大有裨益 | 世界观
中国新闻网| 2025-11-17 17:18:16

  中新网11月17日电 (记者 薛凌桥)“过去几十年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了从以材料为中心转向以人和价值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因为文化遗产所处的当地社区,才是遗产资产的真正主人和伟大守护者。”近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办,澳门旅游大学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空天遗产国际科学委员会主席盖伊·乔拉耶夫(Gai Jorayev)在峰会期间接受中新网采访时作如上发言。

  乔拉耶夫说,伴随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变化,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专家,应当更加关注当地社区的关切。这是因为很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更多是由当地的社区组织或代表,而非仅由文化遗产专家承担。

  本届乌镇峰会上,“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分论坛备受关注。围绕中国如何开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等热点问题,乔拉耶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以遥感技术为例,乔拉耶夫分享了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高效经验。他介绍称,利用无人机等产品收集三维数据的手段,可用于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由于无人机收集的数据更加准确,更新频率也更快,因此,文化遗产工作者也能在更短时间内做出决策。

  他观察到,在保护中亚地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大型考古遗址时,文化遗产工作者们需要借助大量监测,分析遗址劣化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案。因此,工作人员对过去大量的考古档案进行了数字化监测,并通过系统方法,用现代数据层进行补充。

  “通过这一手段,工作人员创建了多个高质量的数据集层,这些数据集层为这些遗产资产的保护、保存以及总体管理的决策提供了有效信息。”乔拉耶夫说。

  与此同时,乔拉耶夫也分享了关于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他看来,该领域存在两大风险点:一是过度收集数据,不能妥善处理所有收集数据,也不能让更多的专家接触到这些数据;二是在考古学和文化遗产管理发展进程中,抛弃传统哲学和理论讨论。

  他解释称,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文化遗产工作者拥有了更多的三维数据或数字数据,但如何确保尊重当地文化,确保考古行动正确施行,是每一位文化遗产工作者应当衡量的指标。

  “我们现在在中国浙江,这里的网络设施很好,基础设施很完善。但是,世界上也有很多地方不具备类似条件。因此,我们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建立更加公平、更具可比性的工作标准。”

  据此,他认为,应与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者们开展紧密合作,依托其专业知识,与全球社群分享专业经验。他说,“这对文化遗产界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事情。”

  “我在中国西北大学的同事们与来自不同机构的中亚同事开展了成功合作,这对于开展当地能力建设、教育和经验分享非常有益。”

  谈及自己工作的中亚地区,乔拉耶夫强调,中亚国家正从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受益,包括基础设施发展和教育交流。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中亚年轻专家进入中国大学学习。

  “一个最好的例子是中国与中亚共同申报的丝绸之路系列项目。我们现在已经申报了二十多处系列遗产点。通过这些具有明确最终目标,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有良好协作的长期合作项目,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们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完成工作并分享知识。这很好地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理念。”乔拉耶夫说。(完)

【编辑:刘阳禾】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