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衢州9月16日电(董易鑫 方晓璐)在浙江衢州开化水库坝顶,去年“迁居”这里、树龄520年的樟树冒出绿叶。一旁,“鱼类交通系统”建成。每年4月至7月,赤眼鳟、光倒刺鲃等漂流性卵鱼类将借此逆流而上、畅行无阻。
开化虽然位于钱江源头,但是曾面临“水多留不住”的难题。因此,水库成为当地刚需。今年5月,“浙江大水网”的关键性节点工程、总投资45.54亿元的开化水库下闸蓄水,可保障该县90%以上居民的生活用水。
值得一提的是,开化水库还具备生态功能。
“我们构建了‘鱼道+升鱼机+增殖放流站’三位一体的生态保护体系,旨在通过调节水流速度、水温等关键参数,增设坡道式、栈道式、箱涵式等多种鱼道结构,同时加大鱼苗投放力度、丰富放流种类等方式,多措并举做优生态环境。”南水北调(开化)水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叶强说。
开化“九山半水半分田”,拥有不少古樟树资源。近年来,因开化水库建设而“搬家”的古樟共有6棵,树龄从170年至620年不等,均分布在库区淹没线以下。
“我们团队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运输条件、生长环境等实际情况对它们进行移植。不仅是为了让这些珍贵的绿色遗产得以延续,也是为了留住库区村民的那一抹乡愁。”叶强说,古樟树移植后,团队还将进行为期5年的跟踪养护,当地林业部门会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健康生长。
同样受到呵护的还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金荞麦的野生植株。此前,其主要分布于水库淹没区,“搬家”至开化水库坝顶后,目前长势良好。
如今,开化水库工程正处于收尾阶段。从坝顶向下看去,绿水青山间的建设现场一片忙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