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乡村医生坚守34载:一根银针换乡亲一声“明呐”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19:58:15

  中新网金华9月17日电 题:乡村医生坚守34载:一根银针换乡亲一声“明呐”

  作者 董易鑫 许健楠

  清晨,浙江金华婺城区塔石乡的山间仍有薄雾,乡镇卫生院已人头攒动,不少人是冲着傅卫明的针灸技艺来这儿。

  今年54岁的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34年,虽然有着塔石乡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的头衔,但是乡亲们更愿亲切喊其“明呐(系当地方言)”。

9月11日,乡村医生傅卫明看诊。陈斌 摄

  “我是乡村医生,要把患者尽可能服务好,减轻他们的病痛,让他们少跑路,也让他们的子女少担心。”傅卫明说。

  为了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傅卫明几乎每天提早一个多小时上班,对待患者,他总说“能多接一个是一个”。

  这份医者仁心源于传承。傅卫明是塔石乡岱上村人,出生于中医世家,外公、父亲都曾在塔石乡卫生院当医生,针灸是祖传技艺。

  “一根针扎在什么部位,深浅几何,门道很深,唯有不断学习。”傅卫明说,此前他主治带状疱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等疾病,后来发现不少患者被耳鸣、耳聋困扰,便自学了治疗方法,颇见效果。

9月11日,航拍塔石乡一景。(无人机照片)陈斌 摄

  口口相传下,不少北京、上海、内蒙古、四川、江苏、福建等地的患者慕名来到塔石乡,还有许多同行专程取经。

  谈起“名声在外”,傅卫明谦虚回应:“治好一个人就救了一家人,患者的一句‘明呐,我好起来了’就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坐诊之余,傅卫明常带着助手送医下乡。

  上个月,塔石乡文岩行政村杨婆岭自然村的79岁村民傅开月刚做完骨折手术。傅卫明上门回访时,傅开月还在拾掇刚挖的番薯。

  “3个月内千万别多动。”傅卫明赶忙叮嘱。

  “好好好,你的话要听。”傅开月不好意思地笑言。

  如今,傅卫明正计划将接力棒逐步传给年轻人。“有些年轻医生担心在患者身上施针扎不准,我就让他们往我身上扎,扎歪了不要紧,我正好告诉他们怎么做才能扎得准,胆量和手感就是这么练出来的。”傅卫明说,多年前,外公也是这样培养他。(完)

【编辑:胡寒笑】
精彩推荐
张健工商资本下乡不能偏离 改善社会资本进入的基础环境
05-19
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 让“特斯拉速度”成为“上海速度”常态
05-18
猪肉价格真的降了 下半年逐步达到正常的水准是有可能的
05-11
大众公布在华销量 推进产品攻势 提供多样化、年轻化的选择
04-20
高江涛掌权斯威汽车 推出“预售抢购模式”及“两级火箭渠道模式”
04-20
美国消费数据创历史最糟纪录 未来股市可能会大幅下跌
04-17
热点推荐
五六天后:科学减脂 专业营养师团队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06-08
谜茵焕肤精华:开启非入侵式医美级护肤体验
06-08
草本与咖啡的结合——品晟咖啡强势登场
06-08
艾德证券港股打新京东|大有机会博10%的收益,来不来?
06-08
福鼎白牡丹对女人的具体好处有哪些?
06-08
TMALL@HOME 天猫家居生活展亮相上海K11,用脑洞致敬生活!
06-08